6个
根据找法网查询,一共有六个台风影响了广东
分别是:2013年第19号超强台风“天兔”、2013年第11号超强台风“尤特”、2013年第9号强热带风暴“飞燕”、2013年第8号热带风暴“西马仑”、2013年第6号强热带风暴“温比亚”、2013年第5号热带风暴“贝碧嘉”
时 间: 18 日 09 时
命 名: “ 西马仑 ”, CIMARON
编 号: 1308 号
中心位置: 北纬21.8度、东经118.0度
强度等级: 热带风暴
最大风力: 8 级, 20 米/秒(约 72 公里/时)
中心气压: 995 hPa
参考位置: 距离粤闽交界处南偏东方向大约215公里的海面上。
风圈半径: 七级风圈半径 110 公里
预报结论: “西马仑”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逐渐向广东中部到福建南部沿海靠近,并将于18日下午到晚上在广东深圳到福建漳浦一带沿海登陆。
百度百科-台风桑美 (2006年第8号台风)
人们对台风的命名始于20世纪初,据说,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早期的澳大利亚预报员克里门兰格,他把热带气旋取名为他不喜欢的政治人物,借此,气象员就可以公开地戏称它。
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为台风命名始于1945年,开始时只用女人名,以后据说因受到女权主义者的反对,从1979年开始,用一个男人名和一个女人名交替使用。
直到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台风命名法
1.国际上统一的命名方法是由台风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 香港、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以便于各国人民防台抗灾、加强国际区域合作。
这套由14个成员提出的140个台风名称中,每个国家和地区提出10个名字。
中国提出的10个是:龙王、(孙)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
2.按每个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按顺序循环使用。即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同时。保留原有热带气旋的编号。
具体而言,每个名字不超过9个字母;容易发音;在各成员语言中没有不好的意义;不会给各成员带来任何困难;不是商业机构的名字;选取的名字应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如有任何一成员反对,这个名称就不能用作台风命名。
有趣的是,目前所使用的西太平洋台风的名称依然很少有灾难的含义,大多具有文雅、和平之意,如茉莉、玫瑰、珍珠、莲花、彩云等等,似乎与台风灾害不大协调。
3.如果某个热带气旋给台风委员会成员造成了特别严重的损失,该成员可申请将该热带气旋使用的名字从命名表中删去,并将该热带气旋使用的名字永远命名给该热带气旋(永久命名),其它热带气旋(台风)不再使用这个名字。这样,就必须要补充一个新名字加入命名表。
其实台风不仅仅会带来狂风骤雨,有时也会造福人类。高温酷暑季节,台风的光临可解除干旱和酷热,而且能够带来丰沛的淡水,还能将江海底的营养物质翻上来。
浏览台风命名表。已很少用人名,大多使用了动物、植物、食品等的名字,还有一些名字是某些形容词或美丽的传说,如玉兔、悟空等。“杜鹃”这个名字是中国提供的。就是我们熟悉的杜鹃花:2010年在我国登陆的“科罗旺”是柬埔寨提供的,是一种树的名字:“莫拉克”是泰国提供的,意为绿宝石:“伊布都”是菲律宾提供的名字,意为烟囱或将雨水从屋顶排至水沟的水管。
趣味名称
有些台风名是很美很鲜的花花、草草、果果。比如百合、杜鹃、海棠、茉莉、桃芝、宝霞、凤仙、潭美、蒲公英、玛娃(马来西亚,玫瑰),榴莲、卡努、浪卡、利奇马。
有些是飞鸟,都是好鸟,形象和名声非常好的鸟;比如天鹅、海鸥、画眉、飞燕、鸿雁、罗莎(柬埔寨,鹤)。
有些是地址地珍视或者敬畏之物。比如珍珠、珊瑚、达维(柬埔寨,大象)、西马仑(菲律宾,野牛)、派比安(泰国,雨神)、威尔逊(泰国,雷神)。
有些是山水、树木、天气现象,有些是本国的星座名称。比如南川、巴威、彩云、鲸鱼(座)等等。(香港定名的“凤凰”,既不是神鸟,也不是电视机构,而是山)
著名台风名称
1.麦莎(matsa)
ssss台风麦莎
台风的名字“麦莎”,来源于老挝,意为“女人鱼”。2005年第9号强台风“麦莎”于8月6日凌晨03:40登陆浙江玉环,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45米/秒。受其影响,台湾的雨量普遍达350-800毫米,其中台中雨量最大,达1297毫米。由于“麦莎”登陆前后风大,又处于天文高潮时段,登陆后向偏北方向移动,浙江、上海、江苏和安徽影响较为严重,北京虚惊一场。
2.梅花(Muifa)
2011年第9号热带风暴“梅花”,英文名为,名字来源于中国澳门,指的是一种花。
“梅花”7月28日14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7月30日上午加强为强热带风暴,之后强度迅速增强。中央气象台预计,“梅花”将于6日夜间至7日白天在浙江台州到江苏启东一带沿海登陆,也有可能紧擦着这一带沿海北上。
“梅花”具有强度强、移动速度慢、生命史长、强度变化多、影响范围广、路径预报不确定性大、发展比较成熟、风雨潮遭遇等特点。各方面综合分析,“梅花”与2005年第9号台风“麦莎”非常相似。
3.莫拉克(MORAKOT)
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31届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系统从2000年1月开始执行。至2009年,共有两个热带气旋被命名为“莫拉克”。英文名Morakot,来源于泰国,在泰国语中的意思是“绿宝石” 。
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8月4日凌晨生成,5日加强为台风,7日23时45分在台湾花莲登陆,9日16时20分在福建霞浦再次登陆,12日02时停止编号。从生成到结束9天里给中国多省市带来严重创伤,其中台湾受创最严重。
厦门2013年共受到6个热带气旋影响,分别是
第7号超强台风“苏力”:7月9日
第8号热带风暴“西马仑”:7月17日
第11号超强台风“尤特”:8月10日
第12号台风“潭美”:8月18日
第15号强热带风暴“康妮”:8月26日
第19号超强台风“天兔”:9月17日
总体看,2013年影响厦门的台风偏多偏强。
有的,已经有好几个了。以后可能还会有。
台风玛莉亚是今年第8个被命名的西太平洋热带风暴,国际编号:1808。台风“玛莉亚”已于今年7月11日09时10分在福建连江黄岐半岛登陆。
在玛莉亚台风之后,到现在,又有个7个台风影响中国。现在已经都编号到1822号了。
台风山神:国际编号:1809。活跃时间:2018年07月17日~2018年07月18日。2018年7月18日,第9号台风“山神”(热带风暴级)在海南省万宁市万城镇沿海登陆。
台风安比:国际编号:1810。活跃时间:2018年07月18日~2018年07月24日。2018年7月22日,台风“安比”在上海市崇明岛沿海登陆,成为1949年以来第3个直接登陆上海的台风。此后台风“安比”继续北上,陆续影响北京市、天津市及辽宁省,直到黑龙江中部和东北部。
台风悟空:国际编号:1811。活跃时间:2018年07月22日~2018年07月26日。7月26日后,台风悟空转向东北方向,向日本而去。对中国无影响。
台风云雀:国际编号:1812。活跃时间:2018年07月25日~2018年08月04日。7月29日,台风云雀登陆日本;7月30日-31日,在日本折腾了三天后,台风云雀离开日本向东转向,进入中国华东沿海;8月1日-2日,台风云雀继续在海上来回折腾;8月3日10点30,台风云雀在上海金山登陆;8月3日在江苏境内减弱为低气压。
台风珊珊:国际编号:1813。活跃时间:2018年08月02日~2018年08月10日。生成后即一路向北,在日本擦了个边后就调头向东,扬长而去。
台风摩羯:国际编号:1814。活跃时间:2018年08月08日~2018年08月15日。8月12日23时,台风“摩羯”在浙江温岭沿海登陆,陆续影响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省。
台风丽琵:国际编号:1815。活跃时间:2018年08月11日~2018年08月15日。2018年8月13日,中心位于日本九州岛东南方向。此后虽然仍向西北方向移动,但于8月15日前后在东海减弱消失,对中国沿海无明显影响。
台风贝碧嘉:国际编号:1816。活跃时间:2018年08月13日~2018年08月17日。8月13日开始影响广东,8月15日在湛江雷州东里镇沿海登陆。8月16日,“贝碧嘉”移入北部湾,于17日上午在越南北部沿海再次登陆。
台风赫克托:国际编号:1817。活跃时间:2018年08月14日~2018年08月15日。2018年8月15日08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减弱为热带低压。
台风温比亚:国际编号:1818。活跃时间:2018年08月15日~2018年08月19日。8月17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南部沿海登陆。给安徽、上海、浙江、江苏、河南、湖北多地带来强风雨。8月19日,台风"温比亚"进入河南,致河南东部大范围强降雨。
台风苏力:国际编号:1819。活跃时间:2018年08月16日~2018年08月24日。8月23日,台风“苏力”登陆济州岛,西归浦市风雨交加一片狼藉。8月24日在韩国忠清南道舒川郡登陆,8月25日凌晨在日本海减弱变性为温带气旋,之后其强度进一步减弱。
台风西马仑:国际编号:1820。活跃时间:2018年08月18日~2018年08月24日。生成后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再向北在日本四国岛登陆,穿过四国岛后在日本海绕了半圈,转向东再在日本东北部登陆,然后向东移出日本。
台风飞燕:国际编号:1821。活跃时间:2018年08月28日~09月04日。没来中国,折腾日本去了。
台风山竹:国际编号:1822。活跃时间:2018年09月07日~09月17日。先把菲律宾吕宋岛北部折腾了一番,再于9月16日在广东台山海宴镇登陆,登陆后,它继续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先后穿过广东西部和广西南部,强度逐渐减弱,于18日前后在广西、云南和贵州交界附近减弱为热带低压。
台风“山竹”是最近的一个。以后还有没有谁也不知道。
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31届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系统从2000年1月开始执行。至2009年,共有两个热带气旋被命名为“莫拉克”。英文名Morakot,来源于泰国,在泰国语中的意思是“绿宝石”[1]。
台风莫拉克(2003年)
2003年第9号热带风暴“莫拉克”8月2日下午5时在菲律宾东北部洋面上(北纬19.2度,东经124.5度)生成;8月3日下午5时加强为台风,台风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2级,3日晚10时在台湾省台东县登陆,登陆后其强度有所减弱,并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4日上午8时强热带风暴进入台湾海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0级;当天下午2时,强热带风暴位于福建莆田以东约100公里的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移向转为北偏东方向。[2]8月4日19时30分,2003年第9号强热带风暴“莫拉克”在福建省晋江市围头登陆[3]。
台风 (JMA);2级台风(SSHS);中度台风 (CWB)
台风莫拉克 (英语:Typhoon Morakot,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Kiko,国际编号:0908,JTWC:09W)是2009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个热带气旋。
形成:2009年8月2日
消散:活跃中
最高风速:150km/h(10分钟平均风速);165km/h(1分钟平均风速)
最低气压:945hPa
财产损失:至少新台币11亿43万4000元(台湾)
死亡人数:12死(菲律宾);15死32伤100余人失踪(台湾省);1死(中国大陆)目前已有41人死亡
影响地区:日本、菲律宾、中国、